第二百零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百零六章
早在蔣介石尚沒有去世之前,生活在美國的狄氏夫婦,便已經淡出了所有與臺灣、與政治有關系的生活圈子。他們很少過問政事,只是與兒孫們一起過著與普通美國人無二的平靜生活。蔣介石去世後的五年時間裏,韓婉婷的父母也相繼過世。又過了幾年,當向來屁股挨不了凳子的思安也終於找到了人生中的伴侶成家立業之後,他們的晚年生活便過得更加簡單:在逢年過節時與住在美國的親朋們聚會,平時閑暇時到美國各地旅行,或者去兒女們的家裏看望孫輩們。
對於大半輩子都生活在戰火與動蕩歲月中的他們來說,這樣安寧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沒有陰謀,沒有算計,也沒有無謂的操心。他們的下一代、還有正在成長起來的第三代也許都不能像他們那樣,真正的體會到和平生活的珍貴。已經步入暮年的他們,常常會在夕陽西下的時刻,手拉著手坐在院子裏的長椅上,遙望著橙紅色的夕陽,回憶年輕時經歷過的一切。
有時會有大一些的孫輩們好奇的跑到他們的身邊,撒著嬌,要聽他們講些戰爭時候的往事。可聽著聽著,孩子們都會坐不住了,被從身邊跑過的小狗,從頭頂上飛過的飛盤,又或是父母手中端出的好吃點心給拉走了所有的註意力,嬉鬧著,歡笑著跑向他們喜歡的東西。
這些孩子們是在和平與自由的年代誕生的新一代,他們無憂無慮,生活的環境裏充滿了關愛,歡笑,很少有仇恨,有困苦,對這些小孩子們而言,最恐怖可怕的事情,也許只是隔壁鄰居家養了一條兇惡的會咬人的大狗。
時代不同了,他們也老了,但讓他們感到慶幸的是,因為他們年輕時付出的努力,流過汗,出過血,不惜以命相搏,所以才有了孩子們今天平靜安寧的生活。而今,孩子們的孩子們也都已經在茁壯成長,想來,再過二十年,當這些小孩子們也都成長起來的時候,這個世界又會變成另外一個他們這些老一輩人想象不出的模樣吧。
蔣介石的死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蔣經國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權力,開始了一個全新時代的執政。而此時的大陸,當年與蔣介石逐鹿中原的毛澤東也已駕鶴西去。他的死去同樣意味著他在大陸統治時代的終結。
大陸,在他死後,結束了一場長達十年的內亂。從內亂中劫後餘生的新任領導人鄧小,平走馬上任,宣布改革開放,擯除以往不利於國家經濟發展的落後體制,制定眾多利於民生的措施,從此開啟了屬於大陸的新發展時代。
1985年的春天,狄爾森已經整整70歲了。也許是年紀越來越大的關系,他時常會想起很多亡故在各場戰役中的戰友,想起當年一同闖蕩上海灘時的兄弟,想起從小生活的那塊故土。雖然身在美國,過著衣食無憂的晚年生活,可有時,他和妻兒們說著說著話,便會突然的沈默了。或是吃著什麽東西的時候,會禁不住潸然淚下。
孫兒們都會奇怪的問他們的奶奶(外婆),爺爺(外公)這是怎麽了?夫妻將近四十年,他的心裏想什麽,念什麽,韓婉婷如何會不知道?因為,連她自己,隨著年歲漸長,也常常會在午夜夢回的時候,在夢裏見到許多人,她的同學,朋友,還有許多至今都沒有音訊的親人們,見到那條她少年時代常去的弄堂,走進那間見證了她和逸之愛情的小屋。
她微笑著告訴孫兒們,爺爺(外公)只是想起了他的朋友,想起了他的故鄉。孩子們聽了都驚訝的瞪大了眼睛,奇怪的說,爺爺(外公)的故鄉不就在這兒嗎?因為他的家就在這兒啊,為什麽還會想呢?
她看著可愛卻又懵懂的孫兒們,笑而不答。是啊,故鄉。在孩子們眼中,爺爺(外公)從來就是生長在這片熱土之上,他們從父母的口中早就聽說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傳奇的愛情故事與曲折離奇的身世,他們以為,爺爺(外公)的故鄉是美國,他的家就在這兒。可是,他們又怎麽會知道,那是一個多麽驚心動魄而又漫長的故事。他們又怎麽會想到,在遙遠的中國,有一座名叫上海的美麗城市,那兒才是他們的爺爺(外公)魂縈夢牽的故土啊!
思平與念卿,他們是當年就是跟著母親從那塊熱土上遷徙而來的孩子們,當然也看出了父親的心思。於是,他們對父親說,去大陸吧,看看我們的家還在不在,看看我們的叔叔伯伯阿姨嬸嬸們日子都還過得好嗎?
韓婉婷也對丈夫說,既然這樣思念,不如趁我們腿腳還靈便,回去看看吧,今天的大陸,和十多年前不一樣了,代表著專制與集權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了,或許,我們還能找到我們的親人,尋到當年的朋友與記憶中的那個城市。
妻兒的心意,狄爾森不是不明白。但是,他卻始終在猶豫,在害怕。離開了幾十年,他已經不敢想,回去後看到的會是一個怎樣的上海,聽到的又會是多少個已經消亡的名字與悲傷的故事。他老了,曾經在戰場上磨煉出來的冷酷的心,堅強的性格,到了此時此刻,變得脆弱而無法觸碰。
他這一生中,已經失去了太多的朋友,他不希望最後對故鄉的那點美好回憶也會在那一刻變得灰飛煙滅。所以,他一直沈默著,沈默著,直到有一天,韓婉婷拉著他的手,輕輕的說了一句,我們回去吧,不管會見到一個怎樣的上海,聽到多少個傷心的故事,我始終相信有些東西絕對不會輕易消失,我們這是替黑皮,阿根,還有那些再也回不了家的朋友們,回家看一看,嘗一嘗家鄉的小籠包子和油豆腐細粉湯啊!
妻子的話,如一只溫柔的大手撥動了他心底裏那根許久未曾彈動的心弦,立時讓向來不輕易落淚的他忍不住紅了眼眶。終於,他輕輕的點了點頭,同意了與她一起回大陸探親的提議。
不過,在正式啟程前往大陸前,狄爾森的心中也不是沒有顧慮的。中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一直在搞階級鬥爭,所有與國,民黨有關的人和事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凡是與“美帝國主義”有過些微關系的,都會被扣上“反革命、反動派”等莫須有的罪名。
盡管時過境遷,現在的中國也已經變了天地,大搞改革開放,許多政策也與以往有所改變,但,身為美國公民與前國民黨軍政人員的狄爾森,卻依然不敢掉以輕心,對曾經聽說的大陸肅反時發生的故事心存憂慮。
他是曉得大陸的共,產黨情報工作相當了得,萬一他們身在大陸的時候被這些人查到他和國,民黨的“反動頭子”蔣介石還有姻親關系,曾經在戰場上還指揮部下殺害過數不清的共,產黨時,在那塊他已經太過陌生的土地上,他不曉得等待著他的將是何種可怕的命運。
他的顧慮,韓婉婷自然也了然於心。經過一番考慮,韓婉婷決定先寫信給當年留在國內沒有去臺灣的叔叔一家,打算從叔叔一家的回信中探探口風,摸一摸國內現在的政策。如果他們久久不回信,或是在信上語焉不詳的暗示他們不要回來,那就證明國內的情況並不好,這次回國的探親之行必須要向後無限期擱置。
她的提議得到了全家的讚同。於是,一封按照幾十年前地址寫就的家信在這一年的4月從美國寄出,狄氏夫婦從那一天起便開始了充滿期待與不安的等待。5個多月後,他們終於接到了叔叔一家的回信。
接到信的那一霎,狄爾森與韓婉婷像孩子一樣,高興的手舞足蹈。他們沒想到這封寫著幾十年前的老地址的家信還能落到叔叔一家的手中,其中蘊藏的特別意義,讓他們都看到了回國探親的希望。
如果他們沒有記錯,最後一次往大陸去信,是在1955年。那年,身在臺灣的他們牽掛留在上海的親朋,明知從臺灣寄出的信件可能都會石沈大海,但是懷抱著一絲希望,他們還是向所有留在上海的親友們寄出了信件。果然,他們的預感成為了現實,他們沒有等到任何一封從大陸寄來的信。
不管那些信件是在哪裏被扣押,那已經在用事實告訴他們,他們和留在大陸的親友們已經失去了聯系。時隔幾十年後的今天,從美國寄出的家信能被叔叔一家收到,還得到了珍貴的回信,這如何能讓他們不高興的手舞足蹈?
不過,給他們寫回信的人不是韓婉婷的叔叔,而是她的堂妹婉雲,叔叔的小女兒。而回信上落款的地址也不是當初他們寫回上海的地址,是一個他們完全陌生的地名。
婉雲在信上說,他們一家五口早在幾十年前就搬離了她記憶中的那棟大房子,搬到了離市區很遠的地方去了。數月前,他們的信件送到了原來的地址後,發現查無此人,這封信又被退回到郵局。在郵局裏沈睡了將近一個多月後,被一個熱心的郵遞員發現。這個郵遞員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尋找這封“死信”的收件人,但由於力量有限,一直也沒有結果。後來,他向廣播電臺尋求幫助,在電臺的幫助下,最終通過派出所登記的戶籍資料查找到了叔叔一家的下落,將這封信交到了他們一家的手中。
這封信會有如此傳奇版的經歷讓他們很是驚嘆,當他們喜笑顏開的繼續捧著厚達十數頁的信件一字一句的讀著,看著,看著,臉色漸漸的變得沈重而感傷。當他們看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兩個人相對無言的沈默了許久。手頭上那十幾頁的信紙,如同千斤石碾一樣,重重的壓在他們身上,壓得他們幾乎喘不過氣來。
她望向沈默不語的丈夫,低聲問道:
“你還要回去嗎?”
他的目光從那些信紙上擡了起來,也望向她,同樣低聲的問道:
“你呢?”
她低頭想了許久,覆又擡頭看他,語氣堅定的說道:
“我要回去。”
“我也是。”
兩人相互望著,都從對方的眼神裏看出了不容置疑的堅定。她忽的輕輕一嘆,搖著頭低聲道:
“世事難料,我料到了他們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卻沒想到會是那麽的艱難。我想過了,就算回去之後會聽見、看見更多讓人揪心的事情,也要坦然面對。如果可能,我還想幫幫他們。畢竟,他們是叔叔的兒女,也是我的親人。我不能置之不理。”
“好。那就告訴孩子們,我們準備回大陸探親。”
這一年的10月初,韓婉婷與狄爾森在念卿的陪同下,帶著為多年未見的親人們準備的幾大箱禮物,懷著覆雜的心情,踏上了回國探親的旅程。此時,離他們離開大陸,已經過去了整整36年。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經過了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飛行,美航的飛機終於在黃昏時分抵達了上海。走出機艙的時候,上了年紀的韓婉婷與狄爾森臉上都難免掛上了疲色。不過,這種疲憊之色很快就被激動、緊張與期待的神色所取代。
念卿推著幾大箱行李,慢慢的跟在兩位老人的身後走著。他不停的用眼睛,用心靈,用耳朵在打量著這座現在看來完全陌生的城市,不禁也有些茫然,不知道該用怎樣的字眼來形容此刻的心情。
他是狄氏夫婦的三個孩子中唯一對上海、對大陸有著深刻記憶的最長者,當年跟著韓婉婷離開上海時,他已經11歲,思平只有3歲,而思安那時尚未出生。所以,這次狄氏夫婦回國探親時,他主動提出要陪同而來。
不僅僅因為兩位老人年事已高,需要有人陪護以免出什麽意外,更因為當他自己也活到了人到中年的年紀時,記憶深處的許多回憶開始占據他的夢境,開始讓他想起了自己曾經的故鄉,想起了早逝的祖父與父親,更讓他開始思考一件藏在心中很久,很重要的事情——帶他的孩子們回中國來,看一看他們的家鄉,看一看他們的根。
韓婉婷的眼睛在眾多來接機的人群中四處尋找著記憶中那張已經有些模糊的面孔。叔叔的小女兒婉雲比她小十歲,那年她去臺灣的時候,婉雲已經在念大學。如今算來,也已經是年近六旬的老婦了。
突然,在人群中,她看見了一塊高高豎起的牌子,白底黑字的牌子上用極為工整的繁體漢字與英文又大又清晰寫著自己的名字。她立刻激動起來,拉著丈夫快步向著那塊牌子走去,來到近前時,卻發現拿著牌子的人,是一個面孔陌生的年輕人。上前一問才知道,這個帶著黑框眼鏡,看起來老實憨厚的年輕人是堂妹婉雲的兒子齊睿思。
婉雲因為聽說堂姐要回國探親,很是激動,為了讓家裏看起來不要太寒酸,一連多日都在收拾和準備。不料太過勞累,加上有了些年紀,反而因此病倒了。本來是要來接機的,可體力不支,兒子放心不下,將母親托付給了鄰居照顧,自己則帶著連夜做好的牌子前來接機。
聽完外甥的一番述說,韓婉婷很是擔心,連忙招呼丈夫與念卿,出了航站樓,叫上出租車,與外甥一同趕往堂妹家探望。本應歡歡喜喜的探親,此時竟意外的變成了探病,這讓韓婉婷心裏很是過意不去。
出租車飛快的奔馳在上海的街頭,街道兩邊的街景讓當年從上海出走的三個人都沈默不語。幾十年未曾親近過的土地,記憶中難以忘懷的故鄉,行走在街上的人與車,如今真實的出現在他們面前時,竟有一種無論如何都回不去的傷感。雖然很多舊物還在,往年的街景依舊,可看起來卻再沒有當年的味道。
婉雲住的地方離虹橋機場有段不近的距離,在上海北區一條她從未聽說過的小路上。這個區域她以前聽說過,當年國共兩軍在上海激戰的時候,許多戰況慘烈的戰鬥就發生在一大片的土地上,那條路應該就是在那個區域之中。不過,按照當年上海的地域劃分,這裏人口雜亂,房屋大多簡陋低矮,並不是十分好的居住地區。她看著越來越擁擠的街道與低矮的住所,心中沒來由的升起一股壓抑之情,叔叔一家會從霞飛路上的大房子裏搬到這種地方,想來也是迫於無奈。
開車去堂妹家的一路上,健談的出租車司機倒比她那位老實八交的外甥更像一個東道主,十分熱情的在盡地主之誼,一邊開車一邊向他們介紹著上海的今昔與發展趨勢,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一口上海國語,聽著卻也十分親切有趣。
車子停在了一條狹窄小路上,路邊就是一條又長又窄的弄堂入口處。他們一行四人陸續從出租車上下來後,狄氏夫婦與念卿與眾不同的打扮與卓然的氣質,立刻引起了周圍人們的好奇。在人們探頭探腦的張望與竊竊私語的議論聲中,狄氏夫婦與念卿在外甥的帶領下,走進弄堂深處,停在了一間低矮簡陋的平房前。
外甥睿思輕輕的敲門,半天不見有人來應,便自己掏出鑰匙開了門。房門一打開,從裏面傳出了一股陰濕發黴的味道,昏暗的光線與狹窄的空間讓門外站著的三人不由得心裏發酸。這間房子從外觀看,應該是另行搭建出來的磚房,只用最簡單的水泥塗了一層外墻。層高很低,像狄爾森一米八七的身高不得不低頭才能走進房門。
就在唯一的一間不足十平方的房間裏,硬是被正正好好的塞進了兩張單人床,一張飯桌、一個大衣櫥和一個五鬥櫥,嚴絲合縫的程度簡直令人驚嘆。房間中所剩無幾的空間裏,角落裏,到處堆滿了高等數學方面的書籍,讓這間實在破舊的房子看起來多了一點書卷氣。
陡然增加的三個人與幾個大行李箱,已經讓這個狹小的家都沒有落腳的地方。外甥睿思顯然並沒有顯得多少局促不安,也並沒有為家中的簡陋而感到任何的自卑,他很是淡定的將家中的飯桌移到了門外,又從鄰居家借了幾張凳子過來給三位客人坐,自己為客人倒了茶水之後,則不聲不響的在房外頭的水龍頭邊洗菜做飯起來。
婉雲不在家,睿思說她可能去公共廁所上廁所了。韓婉婷想到堂妹年輕時那樣優越的生活環境,想到她這一家人的境遇,再看如今落魄如此,禁不住悲從中來。她捧著簇新的茶杯,環視著這間小屋,屋中央墻壁上掛著的一幅黑框相片,相片中,是西裝革履、英俊瀟灑的,正在對著眾人微笑的堂叔。
堂叔那張酷似韓士誠的面容讓韓婉婷想起了前幾年去世的父親,鼻子一酸,眼淚倒落了下來。她用手帕輕輕的拭去眼角的淚水,傷心道:
“怎麽會變成這個樣子!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年我們走的時候,叔叔還笑著對我說,不管什麽樣的政權,都需要教育。他還希望在新政權的執政下,能夠破除過去許多教育上的弊端。他是有心要好好的改革教育,培養出更多的人才的呀!怎麽到頭來會是這樣的結局!若不是他真的絕望了,是絕對不會想到自殺這條不歸路的啊!早知道是這樣,還不如當年和我們一起去臺灣了!我真後悔啊,我真的好後悔啊!”
“媽,別這樣自責了,錯不在你,畢竟誰也不會想到後來大陸的發展會是那個樣子。再說,這也是叔公當年自己做出的決定。別難過了,免得等會姨媽見了又要傷心了。”
念卿正好言勸著,這時有一個蒼老而帶著悲涼的聲音從他們的身後傳來:
“我已經沒有心,也不會再害怕傷心了。”
眾人忙回頭望去,就見睿思扶著一個頭發花白了的老婦站在門口。韓婉婷一下子從凳子上站了起來,看著那張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還有她臉上那種被太多痛苦浸潤過之後露出的漠然表情,仿佛前塵往事全都一股腦的湧上了心頭,讓她再也忍不住滿心的酸楚,向著堂妹伸出了雙臂,踉蹌著跑向她。
說自己早已沒有了心的堂妹,在見到堂姐向自己跑來的那一霎那,頓時淚如雨下。久別重逢的堂姐妹,就這樣在一個低矮而又逼仄的棚戶區裏抱頭痛哭。
她們的身後身邊,站著的所有人都沈默著,動容著。就連聞聲而出來看熱鬧的鄰居們也被這樣一幕所震撼,遠遠的看著她們,久久的說不出話來。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人的心總是向往溫暖與真誠的。在經過了那場前所未有的十年浩劫之後的人們,也許更能明白這種真心的意義,也能聽懂那撕心裂肺的哭聲中所蘊含著的悲情。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早在蔣介石尚沒有去世之前,生活在美國的狄氏夫婦,便已經淡出了所有與臺灣、與政治有關系的生活圈子。他們很少過問政事,只是與兒孫們一起過著與普通美國人無二的平靜生活。蔣介石去世後的五年時間裏,韓婉婷的父母也相繼過世。又過了幾年,當向來屁股挨不了凳子的思安也終於找到了人生中的伴侶成家立業之後,他們的晚年生活便過得更加簡單:在逢年過節時與住在美國的親朋們聚會,平時閑暇時到美國各地旅行,或者去兒女們的家裏看望孫輩們。
對於大半輩子都生活在戰火與動蕩歲月中的他們來說,這樣安寧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沒有陰謀,沒有算計,也沒有無謂的操心。他們的下一代、還有正在成長起來的第三代也許都不能像他們那樣,真正的體會到和平生活的珍貴。已經步入暮年的他們,常常會在夕陽西下的時刻,手拉著手坐在院子裏的長椅上,遙望著橙紅色的夕陽,回憶年輕時經歷過的一切。
有時會有大一些的孫輩們好奇的跑到他們的身邊,撒著嬌,要聽他們講些戰爭時候的往事。可聽著聽著,孩子們都會坐不住了,被從身邊跑過的小狗,從頭頂上飛過的飛盤,又或是父母手中端出的好吃點心給拉走了所有的註意力,嬉鬧著,歡笑著跑向他們喜歡的東西。
這些孩子們是在和平與自由的年代誕生的新一代,他們無憂無慮,生活的環境裏充滿了關愛,歡笑,很少有仇恨,有困苦,對這些小孩子們而言,最恐怖可怕的事情,也許只是隔壁鄰居家養了一條兇惡的會咬人的大狗。
時代不同了,他們也老了,但讓他們感到慶幸的是,因為他們年輕時付出的努力,流過汗,出過血,不惜以命相搏,所以才有了孩子們今天平靜安寧的生活。而今,孩子們的孩子們也都已經在茁壯成長,想來,再過二十年,當這些小孩子們也都成長起來的時候,這個世界又會變成另外一個他們這些老一輩人想象不出的模樣吧。
蔣介石的死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蔣經國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權力,開始了一個全新時代的執政。而此時的大陸,當年與蔣介石逐鹿中原的毛澤東也已駕鶴西去。他的死去同樣意味著他在大陸統治時代的終結。
大陸,在他死後,結束了一場長達十年的內亂。從內亂中劫後餘生的新任領導人鄧小,平走馬上任,宣布改革開放,擯除以往不利於國家經濟發展的落後體制,制定眾多利於民生的措施,從此開啟了屬於大陸的新發展時代。
1985年的春天,狄爾森已經整整70歲了。也許是年紀越來越大的關系,他時常會想起很多亡故在各場戰役中的戰友,想起當年一同闖蕩上海灘時的兄弟,想起從小生活的那塊故土。雖然身在美國,過著衣食無憂的晚年生活,可有時,他和妻兒們說著說著話,便會突然的沈默了。或是吃著什麽東西的時候,會禁不住潸然淚下。
孫兒們都會奇怪的問他們的奶奶(外婆),爺爺(外公)這是怎麽了?夫妻將近四十年,他的心裏想什麽,念什麽,韓婉婷如何會不知道?因為,連她自己,隨著年歲漸長,也常常會在午夜夢回的時候,在夢裏見到許多人,她的同學,朋友,還有許多至今都沒有音訊的親人們,見到那條她少年時代常去的弄堂,走進那間見證了她和逸之愛情的小屋。
她微笑著告訴孫兒們,爺爺(外公)只是想起了他的朋友,想起了他的故鄉。孩子們聽了都驚訝的瞪大了眼睛,奇怪的說,爺爺(外公)的故鄉不就在這兒嗎?因為他的家就在這兒啊,為什麽還會想呢?
她看著可愛卻又懵懂的孫兒們,笑而不答。是啊,故鄉。在孩子們眼中,爺爺(外公)從來就是生長在這片熱土之上,他們從父母的口中早就聽說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傳奇的愛情故事與曲折離奇的身世,他們以為,爺爺(外公)的故鄉是美國,他的家就在這兒。可是,他們又怎麽會知道,那是一個多麽驚心動魄而又漫長的故事。他們又怎麽會想到,在遙遠的中國,有一座名叫上海的美麗城市,那兒才是他們的爺爺(外公)魂縈夢牽的故土啊!
思平與念卿,他們是當年就是跟著母親從那塊熱土上遷徙而來的孩子們,當然也看出了父親的心思。於是,他們對父親說,去大陸吧,看看我們的家還在不在,看看我們的叔叔伯伯阿姨嬸嬸們日子都還過得好嗎?
韓婉婷也對丈夫說,既然這樣思念,不如趁我們腿腳還靈便,回去看看吧,今天的大陸,和十多年前不一樣了,代表著專制與集權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了,或許,我們還能找到我們的親人,尋到當年的朋友與記憶中的那個城市。
妻兒的心意,狄爾森不是不明白。但是,他卻始終在猶豫,在害怕。離開了幾十年,他已經不敢想,回去後看到的會是一個怎樣的上海,聽到的又會是多少個已經消亡的名字與悲傷的故事。他老了,曾經在戰場上磨煉出來的冷酷的心,堅強的性格,到了此時此刻,變得脆弱而無法觸碰。
他這一生中,已經失去了太多的朋友,他不希望最後對故鄉的那點美好回憶也會在那一刻變得灰飛煙滅。所以,他一直沈默著,沈默著,直到有一天,韓婉婷拉著他的手,輕輕的說了一句,我們回去吧,不管會見到一個怎樣的上海,聽到多少個傷心的故事,我始終相信有些東西絕對不會輕易消失,我們這是替黑皮,阿根,還有那些再也回不了家的朋友們,回家看一看,嘗一嘗家鄉的小籠包子和油豆腐細粉湯啊!
妻子的話,如一只溫柔的大手撥動了他心底裏那根許久未曾彈動的心弦,立時讓向來不輕易落淚的他忍不住紅了眼眶。終於,他輕輕的點了點頭,同意了與她一起回大陸探親的提議。
不過,在正式啟程前往大陸前,狄爾森的心中也不是沒有顧慮的。中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一直在搞階級鬥爭,所有與國,民黨有關的人和事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凡是與“美帝國主義”有過些微關系的,都會被扣上“反革命、反動派”等莫須有的罪名。
盡管時過境遷,現在的中國也已經變了天地,大搞改革開放,許多政策也與以往有所改變,但,身為美國公民與前國民黨軍政人員的狄爾森,卻依然不敢掉以輕心,對曾經聽說的大陸肅反時發生的故事心存憂慮。
他是曉得大陸的共,產黨情報工作相當了得,萬一他們身在大陸的時候被這些人查到他和國,民黨的“反動頭子”蔣介石還有姻親關系,曾經在戰場上還指揮部下殺害過數不清的共,產黨時,在那塊他已經太過陌生的土地上,他不曉得等待著他的將是何種可怕的命運。
他的顧慮,韓婉婷自然也了然於心。經過一番考慮,韓婉婷決定先寫信給當年留在國內沒有去臺灣的叔叔一家,打算從叔叔一家的回信中探探口風,摸一摸國內現在的政策。如果他們久久不回信,或是在信上語焉不詳的暗示他們不要回來,那就證明國內的情況並不好,這次回國的探親之行必須要向後無限期擱置。
她的提議得到了全家的讚同。於是,一封按照幾十年前地址寫就的家信在這一年的4月從美國寄出,狄氏夫婦從那一天起便開始了充滿期待與不安的等待。5個多月後,他們終於接到了叔叔一家的回信。
接到信的那一霎,狄爾森與韓婉婷像孩子一樣,高興的手舞足蹈。他們沒想到這封寫著幾十年前的老地址的家信還能落到叔叔一家的手中,其中蘊藏的特別意義,讓他們都看到了回國探親的希望。
如果他們沒有記錯,最後一次往大陸去信,是在1955年。那年,身在臺灣的他們牽掛留在上海的親朋,明知從臺灣寄出的信件可能都會石沈大海,但是懷抱著一絲希望,他們還是向所有留在上海的親友們寄出了信件。果然,他們的預感成為了現實,他們沒有等到任何一封從大陸寄來的信。
不管那些信件是在哪裏被扣押,那已經在用事實告訴他們,他們和留在大陸的親友們已經失去了聯系。時隔幾十年後的今天,從美國寄出的家信能被叔叔一家收到,還得到了珍貴的回信,這如何能讓他們不高興的手舞足蹈?
不過,給他們寫回信的人不是韓婉婷的叔叔,而是她的堂妹婉雲,叔叔的小女兒。而回信上落款的地址也不是當初他們寫回上海的地址,是一個他們完全陌生的地名。
婉雲在信上說,他們一家五口早在幾十年前就搬離了她記憶中的那棟大房子,搬到了離市區很遠的地方去了。數月前,他們的信件送到了原來的地址後,發現查無此人,這封信又被退回到郵局。在郵局裏沈睡了將近一個多月後,被一個熱心的郵遞員發現。這個郵遞員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尋找這封“死信”的收件人,但由於力量有限,一直也沒有結果。後來,他向廣播電臺尋求幫助,在電臺的幫助下,最終通過派出所登記的戶籍資料查找到了叔叔一家的下落,將這封信交到了他們一家的手中。
這封信會有如此傳奇版的經歷讓他們很是驚嘆,當他們喜笑顏開的繼續捧著厚達十數頁的信件一字一句的讀著,看著,看著,臉色漸漸的變得沈重而感傷。當他們看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兩個人相對無言的沈默了許久。手頭上那十幾頁的信紙,如同千斤石碾一樣,重重的壓在他們身上,壓得他們幾乎喘不過氣來。
她望向沈默不語的丈夫,低聲問道:
“你還要回去嗎?”
他的目光從那些信紙上擡了起來,也望向她,同樣低聲的問道:
“你呢?”
她低頭想了許久,覆又擡頭看他,語氣堅定的說道:
“我要回去。”
“我也是。”
兩人相互望著,都從對方的眼神裏看出了不容置疑的堅定。她忽的輕輕一嘆,搖著頭低聲道:
“世事難料,我料到了他們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卻沒想到會是那麽的艱難。我想過了,就算回去之後會聽見、看見更多讓人揪心的事情,也要坦然面對。如果可能,我還想幫幫他們。畢竟,他們是叔叔的兒女,也是我的親人。我不能置之不理。”
“好。那就告訴孩子們,我們準備回大陸探親。”
這一年的10月初,韓婉婷與狄爾森在念卿的陪同下,帶著為多年未見的親人們準備的幾大箱禮物,懷著覆雜的心情,踏上了回國探親的旅程。此時,離他們離開大陸,已經過去了整整36年。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經過了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飛行,美航的飛機終於在黃昏時分抵達了上海。走出機艙的時候,上了年紀的韓婉婷與狄爾森臉上都難免掛上了疲色。不過,這種疲憊之色很快就被激動、緊張與期待的神色所取代。
念卿推著幾大箱行李,慢慢的跟在兩位老人的身後走著。他不停的用眼睛,用心靈,用耳朵在打量著這座現在看來完全陌生的城市,不禁也有些茫然,不知道該用怎樣的字眼來形容此刻的心情。
他是狄氏夫婦的三個孩子中唯一對上海、對大陸有著深刻記憶的最長者,當年跟著韓婉婷離開上海時,他已經11歲,思平只有3歲,而思安那時尚未出生。所以,這次狄氏夫婦回國探親時,他主動提出要陪同而來。
不僅僅因為兩位老人年事已高,需要有人陪護以免出什麽意外,更因為當他自己也活到了人到中年的年紀時,記憶深處的許多回憶開始占據他的夢境,開始讓他想起了自己曾經的故鄉,想起了早逝的祖父與父親,更讓他開始思考一件藏在心中很久,很重要的事情——帶他的孩子們回中國來,看一看他們的家鄉,看一看他們的根。
韓婉婷的眼睛在眾多來接機的人群中四處尋找著記憶中那張已經有些模糊的面孔。叔叔的小女兒婉雲比她小十歲,那年她去臺灣的時候,婉雲已經在念大學。如今算來,也已經是年近六旬的老婦了。
突然,在人群中,她看見了一塊高高豎起的牌子,白底黑字的牌子上用極為工整的繁體漢字與英文又大又清晰寫著自己的名字。她立刻激動起來,拉著丈夫快步向著那塊牌子走去,來到近前時,卻發現拿著牌子的人,是一個面孔陌生的年輕人。上前一問才知道,這個帶著黑框眼鏡,看起來老實憨厚的年輕人是堂妹婉雲的兒子齊睿思。
婉雲因為聽說堂姐要回國探親,很是激動,為了讓家裏看起來不要太寒酸,一連多日都在收拾和準備。不料太過勞累,加上有了些年紀,反而因此病倒了。本來是要來接機的,可體力不支,兒子放心不下,將母親托付給了鄰居照顧,自己則帶著連夜做好的牌子前來接機。
聽完外甥的一番述說,韓婉婷很是擔心,連忙招呼丈夫與念卿,出了航站樓,叫上出租車,與外甥一同趕往堂妹家探望。本應歡歡喜喜的探親,此時竟意外的變成了探病,這讓韓婉婷心裏很是過意不去。
出租車飛快的奔馳在上海的街頭,街道兩邊的街景讓當年從上海出走的三個人都沈默不語。幾十年未曾親近過的土地,記憶中難以忘懷的故鄉,行走在街上的人與車,如今真實的出現在他們面前時,竟有一種無論如何都回不去的傷感。雖然很多舊物還在,往年的街景依舊,可看起來卻再沒有當年的味道。
婉雲住的地方離虹橋機場有段不近的距離,在上海北區一條她從未聽說過的小路上。這個區域她以前聽說過,當年國共兩軍在上海激戰的時候,許多戰況慘烈的戰鬥就發生在一大片的土地上,那條路應該就是在那個區域之中。不過,按照當年上海的地域劃分,這裏人口雜亂,房屋大多簡陋低矮,並不是十分好的居住地區。她看著越來越擁擠的街道與低矮的住所,心中沒來由的升起一股壓抑之情,叔叔一家會從霞飛路上的大房子裏搬到這種地方,想來也是迫於無奈。
開車去堂妹家的一路上,健談的出租車司機倒比她那位老實八交的外甥更像一個東道主,十分熱情的在盡地主之誼,一邊開車一邊向他們介紹著上海的今昔與發展趨勢,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一口上海國語,聽著卻也十分親切有趣。
車子停在了一條狹窄小路上,路邊就是一條又長又窄的弄堂入口處。他們一行四人陸續從出租車上下來後,狄氏夫婦與念卿與眾不同的打扮與卓然的氣質,立刻引起了周圍人們的好奇。在人們探頭探腦的張望與竊竊私語的議論聲中,狄氏夫婦與念卿在外甥的帶領下,走進弄堂深處,停在了一間低矮簡陋的平房前。
外甥睿思輕輕的敲門,半天不見有人來應,便自己掏出鑰匙開了門。房門一打開,從裏面傳出了一股陰濕發黴的味道,昏暗的光線與狹窄的空間讓門外站著的三人不由得心裏發酸。這間房子從外觀看,應該是另行搭建出來的磚房,只用最簡單的水泥塗了一層外墻。層高很低,像狄爾森一米八七的身高不得不低頭才能走進房門。
就在唯一的一間不足十平方的房間裏,硬是被正正好好的塞進了兩張單人床,一張飯桌、一個大衣櫥和一個五鬥櫥,嚴絲合縫的程度簡直令人驚嘆。房間中所剩無幾的空間裏,角落裏,到處堆滿了高等數學方面的書籍,讓這間實在破舊的房子看起來多了一點書卷氣。
陡然增加的三個人與幾個大行李箱,已經讓這個狹小的家都沒有落腳的地方。外甥睿思顯然並沒有顯得多少局促不安,也並沒有為家中的簡陋而感到任何的自卑,他很是淡定的將家中的飯桌移到了門外,又從鄰居家借了幾張凳子過來給三位客人坐,自己為客人倒了茶水之後,則不聲不響的在房外頭的水龍頭邊洗菜做飯起來。
婉雲不在家,睿思說她可能去公共廁所上廁所了。韓婉婷想到堂妹年輕時那樣優越的生活環境,想到她這一家人的境遇,再看如今落魄如此,禁不住悲從中來。她捧著簇新的茶杯,環視著這間小屋,屋中央墻壁上掛著的一幅黑框相片,相片中,是西裝革履、英俊瀟灑的,正在對著眾人微笑的堂叔。
堂叔那張酷似韓士誠的面容讓韓婉婷想起了前幾年去世的父親,鼻子一酸,眼淚倒落了下來。她用手帕輕輕的拭去眼角的淚水,傷心道:
“怎麽會變成這個樣子!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年我們走的時候,叔叔還笑著對我說,不管什麽樣的政權,都需要教育。他還希望在新政權的執政下,能夠破除過去許多教育上的弊端。他是有心要好好的改革教育,培養出更多的人才的呀!怎麽到頭來會是這樣的結局!若不是他真的絕望了,是絕對不會想到自殺這條不歸路的啊!早知道是這樣,還不如當年和我們一起去臺灣了!我真後悔啊,我真的好後悔啊!”
“媽,別這樣自責了,錯不在你,畢竟誰也不會想到後來大陸的發展會是那個樣子。再說,這也是叔公當年自己做出的決定。別難過了,免得等會姨媽見了又要傷心了。”
念卿正好言勸著,這時有一個蒼老而帶著悲涼的聲音從他們的身後傳來:
“我已經沒有心,也不會再害怕傷心了。”
眾人忙回頭望去,就見睿思扶著一個頭發花白了的老婦站在門口。韓婉婷一下子從凳子上站了起來,看著那張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還有她臉上那種被太多痛苦浸潤過之後露出的漠然表情,仿佛前塵往事全都一股腦的湧上了心頭,讓她再也忍不住滿心的酸楚,向著堂妹伸出了雙臂,踉蹌著跑向她。
說自己早已沒有了心的堂妹,在見到堂姐向自己跑來的那一霎那,頓時淚如雨下。久別重逢的堂姐妹,就這樣在一個低矮而又逼仄的棚戶區裏抱頭痛哭。
她們的身後身邊,站著的所有人都沈默著,動容著。就連聞聲而出來看熱鬧的鄰居們也被這樣一幕所震撼,遠遠的看著她們,久久的說不出話來。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人的心總是向往溫暖與真誠的。在經過了那場前所未有的十年浩劫之後的人們,也許更能明白這種真心的意義,也能聽懂那撕心裂肺的哭聲中所蘊含著的悲情。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